2012年3月29日 星期四

《華夏遺韻——中原古代音樂文物》展



那天,在深圳博物館老館,看了這個有趣的展覽...


《華夏遺韻——中原古代音樂文物》展

****


這三位古代美人的舞姿,很美妙吧?!

原來,這是唐代的彩繪 [陶舞俑]...

*******
**********








除了[舞俑]之外,也來看看[樂俑]吧!

這一支古代[女子十二樂坊],很生動,對嗎?


*****

現代的樂師多是坐著奏樂,但是古代也流行站著奏樂。

所以,[女樂]也分[立部伎]和[坐部伎]兩種。

這是:隋代的彩繪[坐部伎 女樂] 陶俑。

*******
**********






只有橫豎兩枝木頭,這是什麼樂器?

原來,這是[箜篌],類似西方的豎琴!

*******
**********








載歌載舞的歡樂陶俑,很可愛的[丫角髻]舞俑啊!

*******
**********





欣賞[女俑],除了服飾之外,髮型也很有趣啊!

好像中間女俑的髮型,看來,很像一把刀吧!

原來叫[單刀髻],是用刨花固定的嗎?

*******
**********






除了...立部伎,坐部伎之外,原來...

[馬上]也可以奏樂,這是[騎馬樂俑]。

*******
**********







而除了[陶俑]之外,還有[銅俑],[木俑]等。

這是唐代的木俑, 跳的是[胡人舞蹈],也是衣袂飄飄!

*******
**********




那天,本非有意去看這個展覽;

只是乘工作空檔,想想不若到博物館看看。

想不到,便趕上了這個非常精彩,目不暇給的展覽。


*********************

Have a Nice Day !

 
**************












*********
延伸閱讀:




《華夏遺韻——中原古代音樂文物》展

《華夏遺韻——中原古代音樂文物》展在深圳博物館老館開幕,此次展覽是深圳博物館與河南博物院再度攜手之作,從數十年來出土的河南音樂文物中擷取了 61件(套)音樂文物精品,總計168件,依照歷史脈絡,還原了一個從史前遠古時代,一直到宋元明清、傳承了八千年的音聲世界,讓觀眾更全面細緻地了解中 國古代音樂千古不泯的超卓的魅力。
      深圳博物館副館長郭學雷介紹說,這些史前音樂部分,是些動人心扉的“遠古迴響”,集中展示了史前考古過程中所發現的關於中國音樂起源的眾多文物,例如距今 8700年的賈湖骨笛,以及種類不同的陶鼓、陶塤、陶響器,這些文物的出土將文獻所載“葛天氏之樂”、“伊蓍氏之用”、“神農氏削桐為琴”、“伏羲氏灼土 為塤”等神話傳說,還原為真實而古老的音樂世界。

      而夏、商、週三代的音樂,可用“金聲玉振”來美譽,展廳裏這些中國上古音樂以編鐘為主奏樂器,輔以其他樂器,反映中國獨特的禮樂文化的廟堂雅樂。其中 形象最為奇特的,是出土于河南淅川徐家嶺楚墓的青銅神獸,主體龍首、虎身、龜足,頭上以六條纏繞的小龍構成獸角,背部曲形架上站立一隻同樣形態的龍形奔 獸,遍佈全身的龍鳳紋飾,以翠綠色的孔雀石鑲嵌而成。造型如此奇異的青銅神獸其實是一件樂器的底座,出土時為兩件,具體使用時應為一左一右,中間以繩穿係 懸挂樂鼓。

      郭學雷認為,兩漢之際的中原,承三代音樂之餘緒,將傳統音樂由鐘磬樂舞形態,轉入到了歌舞伎樂時期,這在河南出土的大量陶制明器和漢畫像磚、畫像石、壁 畫中的舞樂百戲中找到明證,展覽萃取了多組反映漢代風貌的伎樂陶俑以及玉舞人、樂舞車馬出行銅鏡等,表現了中原漢民族文化百川匯流的盛景。一件安陽北齊范 粹墓中出土的的樂舞紋黃釉扁壺,飾有胡騰舞圖案,生動地再現了唐詩中對胡騰舞的描寫,也反映了西域音樂對中原的影響。
      據了解,此項展覽將持續至2012年4月15日。

粵港澳文化資訊網

 

***

關於古代音樂與樂器:

香港電台第五台的節目[中樂妙想]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