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4月17日 星期五

九華徑村的一時俊彥


 美孚附近的九華徑村,

行山時也曾途經,清幽得很!

山邊小村...好像名不經傳;

卻原來,倒也曾經臥處藏龍 !

***

九華徑村曾落難棲身之士,

包括畫家黃永玉,文人臧克家,

林黛父親程思遠,台灣總統馬英九。

***

話說,報載 九華徑村有無業權寮屋,

竟然以189萬高價非法轉售。

***

九華徑村其實位於美孚附近,

黃永玉讚「破落天堂」

石屎牌照屋及鐵皮寮屋夾雜的九華徑村,是一條擁有300年歷史的客家村,原名「狗爬徑」,因山路陡峭,人和狗登山似爬行而得名。本來只是一條務農村落的九華徑,卻因大陸形勢變遷而背負歷史任務,先後成為逃亡共產黨和國民黨人的居所。
抗日期間,東江縱隊港九大隊指揮官曾生在九華徑村校「養正學校」任教,部份村民子弟組成抗日游擊隊。國共內戰時,遭國民政府追捕的左派文人包括著名國畫大師黃永玉、文人臧克家、李輝、樓國華等逃難散居九華徑。
臧 克家回憶錄《詩與生活》就曾描寫九華徑村的生活點滴;漫畫家方成亦形容九華徑是世外桃源,當年他與作家端木蕻良、單復三人合租房子,房租30多元。

黃永玉 亦曾居於九華徑一間板間房,與樓適夷、巴波分租一間小屋,黃還稱讚這板間房為「破落美麗的天堂」。

馬英九回台前曾居住

1949年黃永玉跟端木蕻良在《大公報》合作連載《狗爬徑山歌》木刻版畫系列,黃永玉作畫,端木蕻良配詩,將九華徑村的良辰美景活靈活現。由於村內文人匯 聚,當時其他香港知名文人如茅盾、郭沫若夫婦、邵荃麟等都不時到九華徑村拜訪,一時星光熠熠。
雖然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的九華徑村已是知名的紅色村,但1949年共產黨建政,大陸形勢逆轉,不少國民黨軍官逃難來港,部份軍眷就居於該處,包括林黛父親程思遠,而台灣總統馬英九回台前亦曾居於九華徑。
有村民指,九華徑新村於50年代建村,依山而建一排排牌照屋,大部份是政府撥地興建安置逃難到村的國民黨軍眷。由於新村較舊村後期興建,新村環境較舊村井然有序,軍眷居住的牌照屋每戶屋前都栽種花卉粉飾,雅致盎然。(蘋果日報)




有關九華徑村:

葵青荔枝角荔景山路道九華徑舊村

九華徑位於下葵涌東南面,原名「狗爬徑」,
因為舊時山路極為陡斜,村民上山都似爬行模樣,
後因名稱不雅而改為九華徑。

擁有三百年歷史的九華徑,舊村以曾姓族人為主,保留著本身的祖祠和點燈風俗。村內有三座祠堂,其中饒公祠(地址:九華徑舊村26號A)建於1905年前, 是族人祭祖及舉行宗族會議的地方。

九華徑舊村一系列建築,大都超過八十年歷史,展現了上世紀二十至三十年代西洋平房的建築風格;全村只有一座未曾改動的村 屋,採用傳統中式建築風格。據說,台灣總統馬英九年少時、中國國畫大師黃永玉,曾於九華徑村居住。



延伸:養正家塾 

養正家塾位於荔景山路的九華徑舊村,雖然名為「家塾」,但這所村中的書塾卻是第一間於1922年教授英語的政府津貼村校之一,並設有地理和體育等現代課 程,在當時可說是相當「新潮」。1971年,養正家塾由新落成的養正學校取代,自始一直空置。九十年代中期,養正家塾曾改作住宅用途。2003年開始,更 改為供村公所舉行會議的地方。

這所帶點上世紀二十至三十年代西洋平房建築風格的家塾,原創於清朝乾隆年間(1736年至1795年),正門上方刻有「養正家塾」四字,樓高兩層。民國初 年,來自荃灣的秀才楊國瑞曾在家塾任教,現有校舍則建於1921年,以取代原有的家塾;於四、五十年代歷經多次重修,並曾收留過一些革命分子,難怪家塾一 帶至今仍散發著幽幽的古村風情。

地址:葵青九華徑舊村1號

http://huluhk.org/had2012/start.php?l=zh

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