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4月5日 星期日

春到清明 必踏青....


春到清明 必踏青
 
***

清明節時也是許多時令美食上市之時。......
江蘇南京民俗學者蔡博文日前指,清明時節踏青、野餐的歷史,自古有之。 

古代清明節就是一個「美食 節」

不僅有很多時令美食在這個春暖花開的季節上市,而且清明節和古代的「寒食節」的習俗在今天逐漸重合,寒食節的一些特色美食也流傳下來。

蔡 博文表示,清明美食古來有之。古人為適應寒食禁火冷食的需要,創造了一些食品。比如用麥草搗汁和糯米做青粉團,烏桕汁染烏飯做糕,或者用香椿芽拌面筋、嫩 柳葉拌豆腐作寒食食品。 

清明節在古代是祭祀性的節日,一般人家要用四碟六碗時饈清酒祭奠祖先。祭完之後,家人和應邀來的親戚共享酒食,叫「吃清明」

古代 在江南,人們要挑薺菜做餛飩過節,清明掃墓時要做黃花青果糕作供物,採用一種菊科野草的嫩葉搗爛去汁和粉做成,非常好吃。而且,清明美食的傳統還來自於古 代清明踏青之後的野餐。

尤其古代的女子平時不能出門,而清明節這天的祭祖、踏青是古代女子出門的好時節,她們在這一天會精心打扮,早早出門去祭奠先人,然後就踏青遊玩,所以在古代清明節也是女人們的節日,她們可以到郊外賞玩春色,放風箏,然後野餐。

蔡 博文還提到,清明時節各種鮮嫩的野菜都成為南京人餐桌上的美食。清炒蘆蒿或者蘆蒿炒香乾,再加上一點尖辣椒一起炒,簡直是南京人心尖上的一道菜。這個季節 還是吃馬蘭頭最好的時候。《西吳食風謠》說:「二月春風燕子飛,筍芽絕嫩蚌肉肥。枸杞、馬蘭滋味好,雞蛋攤攤豆腐皮......」

清明吃 野菜的樂趣更在於可以親手採摘,每年清明時節,南京不少人自發組成「民間野菜團」,在全城展開野菜大搜索,踏青時節帶着小鏟子小籃子去挖野菜,追尋兒時的 黃金回憶,

莫愁湖、玄武湖、梅花山、北極閣、江寧、八卦洲等地,都有市民邊踏青郊遊,邊去挖野菜,馬蘭頭、母雞頭、豌豆頭、枸杞頭,用手掐下小芽子,回家 下鍋熱炒,香氣撲鼻,綠色健康。

而且南京有春發「八野」之說,是指「旱八鮮」和「水八鮮」兩類,包括薺菜、蘆蒿、馬蘭頭、枸杞頭、苜蓿頭、馬齒莧、鵝兒腸和香椿頭等。清明吃野菜成了南京的一道特色。

江蘇《金陵晚報》

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