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春節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春節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4年2月17日 星期一

吊鐘遍開...新年到


吊鐘遍開...新年到

###

春節期間, 最宜賞年花.

有些花... 宜一枝獨秀; 但是,

好像吊鐘花, 還是花滿枝頭才好呀 !

滿天的吊鐘花, 如置身花海下...

###

Monday...一個星期的第一天;

要好好開始, 加油呀 !

@@@


2014年1月27日 星期一

桃花 開在春風裡


桃花 開在春風裡... 

年廿七...還有數天, 便過年了 !


###



據說...因為這個冬天, 華南天氣反覆;

今年的賀歲花卉, 桃花開得最燦爛 !

@@@







2014年1月16日 星期四

臘月 與 臘肉 @ 尾禡


 農曆十二月十六... 

傳統店舖做 [尾禡] 的日子;

還有...不到半個月, 便過年了 !

###

早一陣子, 常常看到...

冬日陽光下, 人家在曬晾 [臘味] !

想起...農曆十二月, 又稱臘月...


農曆十二月,俗稱臘月,為農曆一年中最後一個月。
 季冬,建丑之月(月),中大呂。

據《說文解字》鍇注云:「臘,合也,合祭諸神者。」《玉炖寶典》中說:「臘者祭先祖,臘者報百神,同日異祭也。」可見臘是古代人們祭祀百神及祖先的一種活動。

因為臘祭多在農曆十二月進行,因此從周代開始,便把農曆十二月叫做臘月。

到了漢代,又按「干支紀日」的方法,把「冬至」後的第三個戌日定為「臘日」,就是「臘八」。俚語有「過了臘八就是年」的說法。

據《爾雅》的說法,十二月,古月名為塗。

 臘八節 - 農曆臘月初八


 除了 [尾禡], 臘月的習俗, 

也...真不少啊 !

@@@




 附錄:
 在中國上古時代,農曆十二月是為臘月。「臘」的意思就是祭祀諸神,是古人祭祀百神及祖先的一項活動,以感謝眾神和祖先的眷佑。在古時,這祭典是十分重大的事件,得由天子主持,代表一國人民感謝上天的恩賜。
  在舊式的農業社會,人們在臘月要籌備過年的活動和儲備食物,於是開始趕忙醃製臘魚、臘肉、臘腸、臘鴨等臘味, 好在新年時慶祝一番。這些都是從鮮肉加工、製作到存放,肉質不變,長期能保持香味,還有防腐的特點;到今天,臘味是農曆新年的應節食物,是別具一格的地方 風味食品。
  兒時,我對臘月的節期大不清不楚,但總經歷過臘月裏的「臘八」、「尾禡」、「祭灶」,更知道除夕;還記得每年 一到這些節期,我便感到十分懊惱。事關一到臘月,公共屋村內的每座樓房,每樓層的走廊和每個角落,天天都瀰漫焚燒祭品的烏煙和濁氣,鋪天蓋地的叫人窒息, 皆因家家戶戶都集中在同一時間供奉神明和祖先。
  媽媽和祖母在農村長大,對臘月風俗緊守不移。除了祭祀,媽媽和祖母更會自行醃製臘味,很記得她們辛辛苦苦地將肉類用鹽和醬醃過,然後要風乾日曬。香港的天氣其實非常潮濕,加上從前公共屋村的住宅單位十分狹窄,基本上不是醃製食物的好環境。
  祖母和媽媽會把那些未完全製成的肉──臘肉、臘鴨──一排一排地掛在窗前和室內,結果室內貫滿了油膩和又鹹又濕的混合氣味,持久不散;連晾曬的衣服都沾染,這些濃烈的氣味還會吸引一些蟲子飛來。故此,小時候,我很厭惡臘味,談臘味令我想起連做夢也要呼吸的氣息。
  從營養和健康的角度看,臘肉絕不是健康食物。然而近日氣溫驟降,不期又然想起臘味那陣油潤甘香的味道。也許人的年齡老大時,才嚼出臘味中甘鹹油澀的滄桑味道,格外溫暖。幸好香港現時有很多臘肉專門店出售不同類的臘肉,省卻自家醃製時引致的煩瑣和不便。確要感恩!
  在今時今日商業城市,節日精神多是噱頭,一概以購物消費為關注點。香港人很知道西方有謝恩節,然而,卻少有知曉中國農曆的臘月亦是農業社會對萬物連結的感恩之情。(文:伊靈娜‧琳嘉)

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

西九大戲棚 與 粵劇春班


星期日的[小寒]過後,

還有不到一個月,便是農曆新年了!

###

這是去年農曆年的美好回憶...

西九大戲棚 2013

###



這是今年 2014的新設計...

您... 又喜歡那一個設計呢 ?

###

小提琴還是喜歡去年...

那喜喜洋洋,[城市記憶]的設計。

###

其實,今年的大戲棚也不再是...

普羅市民的城市記憶了!

因為,由去年的新秀賀歲戲,

免費開放給公眾觀賞的安排;

改為:邀請大老棺及內地梅花獎得主,

進行正式的表演,敬請大家掏荷包支持。

###

這樣... 本來是[城市集體記憶],

是高檔了,小眾了,但是也少了那種...

熱鬧,市井,[柴娃娃]賀新歲的感覺!

@@@



附錄:


粵劇春班 吸引外國團 (童仁)

    粵劇長期處於不景氣中,卻又不斷創造奇蹟,這些奇蹟甚至可以列入世界級別——例如粵西“春班”。

 今年的春班訂戲會提早到春節前一個月舉行。春班的兩個主要地區茂名市和吳川市,合共迎來了近二百個劇團參與預約馬年春節前後舉行的演出。

    據 介紹,小城吳川月前舉行的第二屆“粵劇文化節”(即訂戲會),共有國家一級演員二十多名及六名全國戲劇梅花奬的得主;文武生、花旦(正印)合共一百二十 位,茂名市的“第二屆粵西茂名春班訂戲會”更巴閉,除了吸引兩廣粵劇團外,還有俄羅斯、哈薩克斯坦等多個外國劇團聯袂赴會,在春班這個其大無比的文化盛宴 中分一杯羹(按,早在約十年前始,春班已不限於粵劇,舉凡歌劇、舞劇、交響專場、雜技魔術乃至時裝模特騷等等,主辦者預料,今後將會有更多的外國團體前來 發中國的新年財)。

兩個相對交通僻遠的小城,在一個節目期間,竟然有如此之多、水準如此之高的演藝團體同時公演,這不是“世界奇蹟”而何?

    二 十多年前,筆者首次見識到吳川還未成大氣候的粵劇春班演出,即有如劉姥姥入大觀園般,連呼奇蹟!在

城鄕邊緣的一個平日荒置的、約一個足球場大小的廣場上, 四邊都搭有臨時的竹木結構舞台,舞台口都正對廣場,同時響鑼,“個紅個綠個出個入”,眞個是“四廂花影怒於潮”!

四台戲的音響係互有干擾的,但觀衆卻並不 以為“弊”,反以為“利”——利於他們“隨時”轉台,文武悲喜,“梗有一齣適合我”。 

實際上,他們享受的並不一定是劇情和唱做技藝,而是一種別處所無的氛圍。之後,春班的規模越來越大,也越來越正規,旣有四台相對演出,也有現代化的劇場演出;旣有兩廣頂尖級的老倌擔綱,也有全國人馬不足二十的“過山班”; 身價越高的老倌、劇團越搶手,戲金極低的台期也有小劇團去接,因為他們人少皮費輕也。

出錢訂戲的,有“合錢睇戲”的村民,也有“先富起來”者請鄕親睇戲過 節,兩者都以能請到大老倌演名劇為榮耀!

    有謂,由於場租、設備等成本飈升,廣州這樣的大城市的粵劇團,若收較高的票價,即使全場爆滿,往往也“僅僅夠本”。但春班演出,收的是計過有利可圖的現金,這是春班大旺的主因。(澳門日報  2014.1.6)



2014年1月6日 星期一

新舊曆的日子...重疊了 !


晨光,很可愛啊!

尤其是... 冬日的陽光。

###

您... 有否留意到...

原來,2014年很可愛;

新曆一月跟農曆十二月重疊了?

###

2014.1.1 剛好遇上農曆十二月初一...

所以,對照過年的日子,很方便呀!

1.28就是...年廿八,洗邋遢;

1.30也就是... 年卅晚了 !

真的是...很有趣呀 !

@@@