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天...母親在舊物裡,
找出這個...銀器的包裝紙袋.
一看樣子, 已知是...年代久遠 !
###
紙袋的背面, 印有:
栢記銀器, 地址是 [左堂欄尾].
###
母親說: 那是一間小小的銀器店.
只知道澳門有... 大堂斜巷,
[左堂]...究竟是那兒呢 ?
###
上網查看, 原來... 在爐石堂呢 !
左堂欄尾;現名 手肘里.
葡文名稱:Beco dos Cotovelos
至於「左堂」...所指的
原來, 是指以前的 [香山縣駐澳門佐堂衙署],
而「欄尾」即是後門的意思。
很有趣, 一個小小的包裝紙袋;
原來...記載著一段...
這樣重要的歷史呢 !
###
Have a Happy friday !
@@@
香山縣駐澳門佐堂衙署
「蘆石塘街」後來被鋪成
石板路,蓋因在
清乾隆八年(1743年),
滿清政府在「蘆石塘街」設立
佐堂衙署,即今
庇山耶街近
草堆街的位置,門口開在「蘆石塘街」。這座衙署為一座
三進式的庭院:第一進用作簽押
主簿公事廂房;第二進則為議事用廳堂(公堂);第三進則為幕僚房舍和後花園,後門設在今
手肘里的位置,可通往
草堆街。衙署門前則有兩對
旗竿石,並各豎起一支旌旗(即「旗幡」);入夜後旗竿上會掛起大燈籠(時人稱「蘆石塘燈籠」),用來引導內港船隻。
佐堂衙署是清廷在各縣城設置的
公安機關,由
縣丞主事,負責受理民間訴訟、維持治安等,由於這些事務均屬於佐理縣事性質,「佐堂」之名就是這樣而來的。而蘆石塘的佐堂衙署,全稱「香山縣駐澳門佐堂衙署」,便是
清朝香山縣駐節澳門分防縣丞(簡稱「澳丞」)的官署。澳丞本來設駐在香山縣城(即今
廣東省中山市石岐區)內,雍正年間(1723年—1735年)遷駐到前山寨(即今
廣東省珠海市前山街道),至
乾隆八年才移駐澳門。比起其他地方的縣丞,澳丞的責任尤其重大,因為當時已有很多葡萄牙人定居,故澳丞除了要處理華人事務外,洋人與華人之間的興訟(時稱「民夷詞訟」)也要受理。
及至
清道光二十九年(1849年),時任
澳門總督亞馬留下令驅逐清朝官員,並派兵將這座佐堂衙署佔據,也把衙署門前的旗幡砍掉;而縣丞則遷回前山寨。按《
香山縣誌》記載:
“
議者以澳門民蕃日眾,而距縣遼遠,移香山縣丞於前山寨,改為分防澳門縣丞,至乾隆八年,以按察使潘思矩總督策楞議,移縣丞駐澳門。……道光廿九年,葡人毀縣丞署,縣丞遷署前山城內。
”
最後一任主事蘆石塘佐堂衙署的澳丞是
汪政,他是順天府監生出身,迂腐無能。相傳
亞馬留派兵佔據衙署時,欲拘押澳丞;汪政聞訊後隨即慌忙逃走,逃走時還乘著四人大轎,邊走邊催促轎夫快跑,並向轎夫高呼承諾:如果逃得脫的話,便封每個轎夫官位,有頂
烏紗可戴。澳門昔日有句諺語:「行得快,有頂戴」,就是源於此事。
今天在
草堆街和
木橋街之間有一巷弄名為
手肘里,此巷另立有又名「左堂欄尾」作記。